沈陽乃至整個國內企業培訓市場已經有很長一段時期,走入了無序、泡沫、務虛、渾沌、雜亂、欺騙、良莠不齊、魚目混珠、大肆廣告……種種不正常的現象,反映了當前一些培訓師的不正,F狀——浮躁。
浮躁心態的滋生,既與培訓師個人的思想作風修養欠佳息息相關,又與培訓師周遭的社會環境影響密切相連。
日益浮躁的同時,培訓師之間相互攀比,漫天要價!近幾年來,培訓師的要價簡直很有些嚴重脫離實際,有些講師動輒三四萬一天,更有甚者,要價居然高達數十萬,甚至幾十萬!肚里真有貨,真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那倒值!可是,我聽過好些天價課程,要么空洞無物,不切實際,要么憂國憂民,要么……真不知道他們憑什么敢要這么多錢!
應當說,真正的職業培訓師應當對個人的名譽、地位、利益等問題想得透、看得淡,能自覺地把精力最大限度地用來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而不去計較個人的眼前得失。但確有一些培訓師,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和各種消極影響,他們立志賺錢,卻不屑于做事;只謀名氣,卻不謀工作;看重實惠,卻不愿實干;成天不求上進,心浮氣躁……
知識底蘊博大精深,理論研究深刻入微,這是培訓師必備要件。作為培訓師,要比別人學得快,要懂得“給學員一瓢水,自己首先必須擁有一桶水”,但又并非“一桶死水”,而是時時更新的“清潔、鮮活”之水。
可是,有些培訓師仗著自己資格老、行內聲望高而不思進取,憑老本兒吃飯。比如,八年前聽某一位講師的課,現在再去聽,基本上還是原來的那些內容,這些大腕,可以說,純屬背課!他們的講課,甚至連在課堂上所舉的案例和鼓掌的時間基本上都差不多。更可笑的是,有些老師居然是講營銷創新或者其他創新之類,哪里有什么創新?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知識與經驗都有了很強的時限性與局限性,必須不斷地予以更新和補充。學習不僅是向書本學習,更要向別人尤其是向同行學習。善于吸納新知識是成為優秀培訓師的重要特質,這不僅意味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更意味著對社會、對客戶、對學員的責任。保守、封閉,不能共享,必然會阻礙培訓師的發展。
不思進取,這在有點名氣、上了年紀的培訓師中比較多見。講課東拉西扯,內容東拼西湊,學員聽過后發覺什么也沒學到。實際上,即使是最權威的名人,因事務繁多,也未必能講好課,至于行外的名人更是“隔行如隔山”。
隨著時代發展,學員會逐步認識到培訓師的名氣并不重要,而是實實在在的跟得上時勢的知識與技能。培訓師必須善于吸納新知識,這不僅意味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更意味著對學員的責任。
沈陽眾森企業培訓認為,培訓師的自我增值不僅是向書本學習,更要向別人尤其是同行學習,而學員也是培訓師不可忽視的學習對象,因為學員的有些經驗也可以成為精彩的培訓內容。相信一切不思進取的講師,遲早也會為市場所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