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明確了績效是屬于哪個部門的,哪些屬于需要考核的績效之后,接著就要確定什么是績效的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和差的定義問題,這也就是量化問題。量化最好是通過數據賦值的方式來解決。
比如某學生四年大學讀書期間學了60門課程,而另一位則只選了50門課程,但是選60門課程的學生,每門課程都是2學分,而選50門課程的都是3學分,結果選課少的那位學生總學分反而高,這就是賦值量化的意義所在,因為轉化為數值后存在比較的可能性。
有一種錯誤的傾向是盲目地推崇數字,把數字完全神話了也是錯誤的,只能表明沒有完全理解量化的深刻含義,只是不求甚解的表現。
沈陽眾森企業管理咨詢曾經看到過一個企業內部的績效要求全部量化的表述,比如食堂好的衛生標準應該是“食堂內看不到有2只及以上的飛蟲”,而這種表述最終的結果是無法考核,飛蟲在哪里?如何證明?食堂員工拒不承認甚至認為是“你們考核小組進來的時候帶進來的”,這種啼笑皆非的事情就是績效量化的表述本身就是錯誤的。
量化是必須的,要用數字來表述對績效的要求,但是過度量化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甚至只能把績效考核引入歧途。
績效在表述的過程當中要適度量化,適宜地量化,更要準確地量化。更有些是可以量化的,有些是不能量化的。 |